logo
搜索
搜索
新闻资讯
中金基业集团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
/
人民网:常文光,中国黄金文化产业的领航人

人民网:常文光,中国黄金文化产业的领航人

  • 分类:媒体报道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3-22 20:3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常文光说,虽然以前也陆续做过一些事情,但那都是在工作之余,可能多少会留一些遗憾。今后,他的大部分精力可能都会去关注公益事业,希望能做的更好,多尽一份自己的社会责任。

人民网:常文光,中国黄金文化产业的领航人

【概要描述】常文光说,虽然以前也陆续做过一些事情,但那都是在工作之余,可能多少会留一些遗憾。今后,他的大部分精力可能都会去关注公益事业,希望能做的更好,多尽一份自己的社会责任。

  • 分类:媒体报道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3-22 20:35
  • 访问量:
详情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对于很多年前就开始关注文化产业并致力于其发展的常文光来说是一个喜讯,因为他和他的企业早就已经代表了这样一种符号:具有典型的创业精神和价值观念的现代企业的企业家领袖和行业领航者——他和他的企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黄金文化产业这个行业的成长和发展。20多年前的中国,当“追求最大价值实现”还被社会舆论视为“离经叛道立场不稳”的时候,常文光就已经开始在他所领导的单位实施奖优罚劣。10多年前的中国,当人们窃笑那些不识时务不为自己谋利益的人的时候,常文光毅然辞去公职创办自己的实业。这些年,当不少经济家都指出一个国家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家才能的时候,常文光开创并引领了一个行业。从部队转业军人到新华社山东分社科技文化部主任,从退伍后奋发图强考上大学到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从山东宁津县副县长到北京《人民日报》社新闻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从下海经商到从内地延伸至海外的教育事业,从学术研究成果颇丰的教授到中国黄金文化产业的领航人和世界首创黄金成像技术及市场的开创者,常文光的每一步总是先人一筹,每一次选择都是冒险,每一次冒险都是成功,每一次成功都是传奇。而伴随着这一次次的跨越,他将中国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家的发展成功之路演绎的淋漓尽致。

  冒险与传奇:开启不平凡人生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那企业家的精神和追求就是他的灵魂。无论是作为最年轻的校长,还是作为学术著作颇丰的学者,抑或是成功的企业家,与常文光交流的人都能感觉得到,他是一个有理想、有独到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企业家。

  文光,1963年生于山东阳谷。正如发生在本地著名景点景阳冈“三碗不过岗”的传说一样,常文光在他人生的起步阶段就充满了一般人所不具有的冒险精神与传奇经历。年轻的常文光是不安分的。1979年底,16岁的常文光怀揣从小就想当将军的梦想,应征入伍。在部队的大熔炉中,他刻苦学习军事技术,积极追求进步,成为全军第一个以士兵身份登上讲台讲授政治课的教员。三年后,退伍复员被安置在山东省阳谷县政府办公室工作的他,在所有人都羡慕他有一个好工作的时候,他又充分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重拾课本努力学习文化课,考入了大学,学习经济管理专业。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计划经济时代,常文光从参军到参加工作再到上大学继续深造,就已经显露了他不同寻常人的人生计划。爱学习、勤于思考是常文光最大的潜质。这种潜质这无论是对他以后下海经商,还是作为一个学者著书立说,发展教育事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致在以后工作顺利,事业日渐成功的时候,他也不断地进行学业研读和学术研究,先后读取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和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到后来创办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聊城地区分校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校长、担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硕士生导师和澳门高等校际学院的首位华人副校长,常文光完成了从一个复转军人到知名学者和教育家的完全跨越。

  工作中的常文光是善于把握机会的。大学毕业后,被调至聊城市农业局工作的他,从一次2000多人参加的全市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考入聊城地区税务系统工作,后又调至山东人才开发中心聊城分部任培训中心主任,开启了他政府公务员的工作生涯。善于把握机遇的常文光总是在人们还在为他的成绩津津乐道的时候,他就又有了新变化。1990年,常文光被调至省会济南山东省建设厅工作。随后,他又被先后调至新华社山东分社任科技文化部主任和山东宁津县副县长。从一个小城市的科长被提拔为省会城市的处级领导,29岁时再被委以一任县长,常文光的仕途在当时他这个年龄段堪称一个传奇。

  1995年底,时任人民日报社新闻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的常文光辞职下海,创建中国国际钱币(香港)有限公司和中金基业集团,开启了中国黄金文化的先河,成为中国黄金文化产业的开拓者和领航者。在北京,常文光事业的不断成功,并没磨灭他的学者本色。他除了关注国内教育之外,开始投资海外的教育事业,陆续在海外投资教育实体,并先后策划、组织举办了以在马来西亚举办的“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论坛”、在澳门举办的“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创新论坛”和“文化产业与教育发展论坛”等为代表的多次国际性教育发展与研讨交流活动,是常文光作为一个学者和教育家的真实写照,也为推动国际文化教育活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山东阳谷小县城到山东聊城市从事教育事业,从济南从政到北京下海经商,再从北京到澳门走向国际舞台从事教育事业,常文光经历了一次从学者到从政、从从政到企业家、从企业家到学者和教育家的完全跨越和完美回归。他的经历,记录的是对他国际化经营理念成果的一次次考验,也是对他不同于寻常人的独到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佐证。是一个普通人难以逾越的。敢为人先:开创黄金文化产业

  马克思说过,一个单纯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从中国钱币界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到其领导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被屡次作为党礼、国礼,从开创中国黄金文化产业到“常氏营销法则”,常文光所具有的不仅仅是开创一个行业的能力。至今,他对这个行业的影响力依然悠远绵长。

  文化艺术并不只是高雅的穷酸艺术,只要有独特的眼光和创新意识,一样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在文化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常文光1995年底决定辞职下海。

  下海做什么?1996年的中国无疑是令人激动的一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成立、驻港部队组建成功、中国钢铁产量雄踞世界第一……常文光无疑也是激动的,但是激动的常文光同时也在进行着他的一个宏伟计划:以纪念币的形式来纪念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3枚24K镀金,做工精细,以香港和内地著名景点为内容的纪念币,一经推出便广获好评。这是常文光推出的第一套“纪念香港回归”纪念币。随后,他又推出了5套“纪念香港回归”系列纪念币。尤其是第一套,更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纪念香港回归”法定纪念币之前世界第一套此类产品,常文光对重大题材的高度敏感和用纪念币这一载体的创意先行了一步,获得了极大的市场认可,收获颇丰。

  其实,常文光在推出系列“纪念香港回归”纪念币之前,就已经陆续涉足了纪念币行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金银纪念币”的初试牛刀,到后来香港、澳门回归推出的纪念币,常文光成了当时中国钱币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1996年底,常文光人生的第一家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中国国际钱币(香港)有限公司。随后,他与中华集邮公司(香港)合作,成为由香港邮政署发行的,香港末代港督彭定康签署的第六套(即最后一套),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头像尾日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签署的“97过渡通用普票”首日封的内地总代理。投入市场仅仅三个多月,就创造了逾千万的销售业绩。这一行为开创了海外邮品涉足国内邮品市场的先河,填补了长期以来我国内地邮品市场国际产品缺失的空白。

  常文光凭借独特的眼光和敏锐的视觉为自己赚回了第一桶金。可是他却不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当他发现内地纪念币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而且产品良莠不齐、仿冒风起时,他决定全身而退。

  这样的选择对常文光这样一个志向远大、胸怀抱负的人是必然的。在事业的转折点,他把目光投向了黄金文化科技产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金代表了高贵和坚韧。黄金的稀有性使得它十分珍贵,它不仅成为人类的物质财富,而且成为人类储藏财富的重要手段。在当时的国内市场,黄金的基本用途还是黄金饰品、佛像装饰和建筑装饰等等。把黄金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通过高科技手段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这是当时闻所未闻的一个产业。

  2001年,常文光自己名下诸多产业融合、归纳,整合成立了中金基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主业定位于制作各种高档次的黄金文化科技产品,即将黄金经过高科技纳米技术处理,制作出纯度高达99%以上的各种金版图书、纪念模型等收藏珍品。这一年,常文光联合中国东方易学研究会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策划、投资推出了首部黄金版典籍《周易》。与以往用手工捶打或以机器滚压制成的金箔不同,经过高科技纳米技术制作出来的金纸具有高韧性、不变色、附着力强,抗氧化、防潮和防蛀的诸多特点。黄金版《周易》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巨大成功。且因其采用现代高科技、纯金制作,精美典雅而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吉尼斯世界之最,称之为中华第一金书。

  随着黄金版《周易》的成功,常文光又相继策划、投资推出了黄金版《孙子兵法》、《孙中山题词手迹》、《毛泽东诗词手迹》、《伟人邓小平》等图书和黄金版《清明上河图》、《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等经典名画。而且四部黄金版图书因使用荣获国家专利,力求从形式到内容的完美统一,集中体现当代最新科技、工艺发展水平的金纸制作、印刷技术,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誉为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200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常文光再次策划、投资打造出世界首尊金银镶钻仿真船模“郑和七宝宝船”。“宝船”按郑和大帅船复原模型1/628的比例,整体为纯银和黄金,采用中国独特的宫廷金钿手工工艺,在船体相关部位镶嵌钻石、红宝石等七种名贵珠宝。其设计制作的惟一独创性获报国家专利,填补了世界收藏史上珠宝仿真船模的空白,具有极高的工艺创新、民俗文化和历史文物价值。“宝船”被中央台办选定为珍贵礼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分别在2005年4月29日和5月12日赠送给以连战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和以宋楚瑜为代表的中国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为促进两岸沟通、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宝船”因参与两岸和平交流而倍增政治价值,被收藏界誉为“世界和平使者,两岸统一象征”的中国第一船模,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家级典藏珍品。

  由于每幅作品都经过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严格检测,再加之这些黄金典藏珍品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使它相继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多家国内外组织和机构收藏。多次被国家领导人和机构作为赠送外国元首的党礼和国礼,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收藏礼品业界如此频繁的被定为国礼,这种绝无仅有的荣耀,奠定了常文光及其集团在黄金文化科技产业的领导地位,并被公认为“黄金文化艺术收藏品”的第一品牌。

  当然,随着公司集团化经营所取得的优越成绩,常文光并没有停止他自主创新、大胆实践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为了使黄金礼品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2006年,他领导集团与中国科学院深圳技术研究院联合研发黄金相纸及纳米金属成像技术,制作出了精美的、收藏价值高的黄金相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外观设计专利证书”。有专家曾断言,它是对照相业的一次革命,是贵金属印刷技术的一大创新。

  2009年6月1日 ,常文光再次主动出击,带领集团公司与北京钓鱼台经济开发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北京钓鱼台黄金制品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与“钓鱼台”这个有着800多年深厚文化背景的专属品牌的合作,标志着常文光的黄金文化科技产业发展迈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舞台。为他的企业继续领导黄金文化科技产业的行业方向,夯实品牌基础,又注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重视管理,重视人才,也是常文光非常看重的。他广纳贤才,注重人才培养、人才管理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由博士、专家组成的智囊策划机构,点评集团战略,确立企业愿景,把黄金文化科技产业的创业理念和开拓产业领域的宏伟目标付诸实践。

  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产品创新仅仅是常文光一个领域。在营销模式上的创新,他也做出了引领和开创整个行业及市场的开创性举措。对于金书、金画等高档工艺品、收藏品来说,销售模式单一、销售渠道只能通过摆放在书店柜台的角落里,这种情况造成一些明明有着良好创意、有着极高文化和艺术价值、有着极大消费需求的产品难以被消费者关注,无法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常文光决定创新营销模式,在营销方式上进行战略性创新。首先,常文光招聘了一批高素质的销售员和讲解员,进行集中培训中华文化基础知识和产品知识,要求全部人员必须对中华文化和产品的创意背景有着深入的了解,并且在产品的讲解说明、销售流程、服务标准等方面做了严格细致的要求,保证了销售和服务过程中的高标准、高水平。其次,他在全国各个主要城市与当地最有名的书店、博物馆、展览馆等机构洽谈合作,采取渠道嫁接形式在这些机构里设立展示店、销售服务中心,选派销售员和讲解员分赴各地,由自身培养出来的高素质员工直接面对顾客。然后,他制作了以产品创意背景故事为题材的宣传文案和音频广告资料,在电台、报纸等媒体上以广告和宣传文化的软文刊发。

  这样的营销创新果然赢得了市场,开创了高档工艺品、收藏品的营销之先河,不仅仅为常文光赢得了丰厚的回报,更带动了整个行业被社会、被消费者接收的程度。时至今日,高档工艺品、收藏品市场的营销模式依然延续着常文光所创造出来的模式,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之为“常氏营销法则”。常文光的影响因此余音绕梁,再加上如今,常文光的中金基业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黄金制品、科技产业、金融证券投资、房地产、文化产业和教育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他多年的积极打拼和潜心积累,赢得了社会和人们的尊敬。先后被授予、第六届“中华十大经济英才特别奖”、“中国十大杰出企业家”、“建国60周年中国企业管理终身成就奖”和“中国黄金文化行业管理十大领军人物奖”……等等一系列荣誉。

  投资教育:企业家的学者本色

  每一个企业家都在思考如何用财富来生产财富,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是他们人生发展的分水岭,常文光也是。常文光与他的教育事业,就如同DNA的双螺旋,互相分离但又紧密联系。

  常文光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渊源已久。多年来,他一直饱含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25岁的校长,这个也许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校长。常文光25岁那一年成为了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聊城分校的校长。在他做校长的几年,分校设立中专、大专两个学历课程,设有经济管理、会计等6个专业,培养了6000多名国家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与山东省聊城市经委合作首创的聊城市经济师、助理经济师等职业认证培训,上千人接受了培训并通过国家有关认证考试。1998年常文光投资3000余万元,创建了山东经贸学院。与美国东西方大学合作,在山东创办山东中美人文管理学院。先后为社会输送了包括专业人才和研究生(MBA)管理人才逾3000余人。

  澳门高等校际学院是由葡萄牙天主教大学主导创办的澳门10所普通高等院校之一,也是澳门如今仅有的有资格授予博士学位的3所高校之一。是一所有着源自于欧洲、葡萄牙高等教育机制和国际化教学理念的开放性大学。2008年,为把西方现代管理理念和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提供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互补的人才创造平台。常文光投资近亿元,创建意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开创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澳门高等校际学院第二校区,设立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和艺术与传播学院两个独立学院,任院长。同时,常文光还被任命为澳门高等校际学院副校长,成为该校历史上首位华人校长。

  常文光倡导地方文化教育产业健康发展。2008年4月,常文光任董事长的澳门中华文化教育集团发起并主办了旨在加强澳门文化产业、高等教育事业交流与发展的“文化产业与教育发展论坛”。常文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澳门经济正在迅速发展,澳门高等教育也应随之蓬勃发展。探讨澳门文化教育产业发展思路,解决澳门新兴产业发展和新型人才需要的供求矛盾,突破文化产业和教育发展之间的瓶颈,是论坛的重中之重,也是自己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常文光崇尚教育的国际化合作与交流。2009年4月,常文光发起主办“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创新论坛”,并以澳门高等校际学院副校长的身份发表了演讲。指出,中国的高等教育应展开积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本次论坛上,澳门高等校际学院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此举为常文光一直推崇的国际教育合作模式提供了佐证,也为促进国际间教育活动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契机。2009年7月,常文光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发起举办首届东盟-中国教育合作论坛。作为澳门高等校际学院副校长、论坛的执行主席和另一承办单位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常文光为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教育的长期合作、水平和深度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常文光所说,希望论坛能作为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教育交流的一个长期存在的平台,力争将论坛越办越有成效、越办越有价值。

  除了对教育事业重视以外,常文光还把触角延伸到了文化出版领域。2007年,他在澳门投资创立了澳门中华文化教育集团和东方国际出版社。开展各种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和以黄金、丝绸和竹简为载体,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图书翻译成外文图书出版,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和作为企业家的常文光敢于冒险不一样,作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的常文光却能韬光养晦,潜心学术研究。从1990年开始,常文光先后编著有《现代领导艺术》、《现代经营学》、《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跨世纪领导者》、《公共关系教程》、《工业经济管理》、《领导与人才大辞典》、《实用经济工作辞典》等10多部学术研究著作。其中《实用经济工作辞典》、《跨世纪领导者》获山东省优秀图书奖,《跨世纪领导者》还被中央党校选为教材。

  热心公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家的金钱是有灵魂的,是对社会承担着责任的。常文光善于积累和管理财富,更勇于承担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这是最道德的行为。

  2008年5月12日下午,震惊世界的汶川8.0级地震给我国四川部分地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当时身处办公室的常文光没想到自己感觉到的写字楼一丝轻微的晃动,竟然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同胞造成了身体和心理上难以弥合的创伤,心痛不已。一周以后,北京中华世纪坛为灾区举办慈善义拍活动,常文光主动捐赠6套黄金版《清明上河图》参加这次义拍活动,拍卖筹得善款全部用于灾区教育设施重建工作,并在后来的灾区重建工作中屡次捐钱捐物,助养孤儿,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践行着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一直以来,常文光都热衷于公益事业。在公司业务逐渐规模化以后,常文光逐渐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一些社会活动和公益、慈善和扶贫等光彩事业上来。他还经常为一些社会团体研究中华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如,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下属的“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为依托,常文光先后出资近200多万元支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传统文化研究项目和其主办的“海峡两岸百名将军书画展”、“费孝通文化思想座谈会”等多个学术研讨会和交流活动。

  常文光说,虽然以前也陆续做过一些事情,但那都是在工作之余,可能多少会留一些遗憾。今后,他的大部分精力可能都会去关注公益事业,希望能做的更好,多尽一份自己的社会责任。

  江西省进贤县,始建于晋太康元年。因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澹台灭明南游讲学而得名,意为“进能纳贤”之地。县内资源生态一流,境内有90万亩山,90万亩水,90万亩耕地,号称“三山三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2005年,常文光来到进贤县考察当地贫困乡村办学情况。当他来到该县梅庄镇雷公湾村小学时,他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地震惊了。失修多年的小学校舍破旧不堪,学校里空空荡荡。由于这样的危房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学生们不得不被分散在租借的农户家里上课。看到孩子们如此艰苦的学习环境,常文光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肩头的责任,他决心帮助这些孩子。同年,常文光捐赠20万元重建了一所希望小学。2006年4月,江西文光希望小学正式建成。新校舍包括微机室、美术室、音乐室、体育室、图书室、仪器室、卫生室、多功能室和咨询室。新校园的建成实现了全体教师和学生多年来想拥有一个良好学习环境的梦想。正如一个孩子给常文光的来信中写到的,“初秋的阳光透出金色,校园内四周绿叶繁茂、生机勃勃。明媚的阳光照射着教室的门窗,我们的书生郎朗、歌声飞扬。每当站在高处,看到远村的校园,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一种壮丽的豪情在心中激荡……”

  这是常文光捐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随后,陆续在山东、江西各地捐建了多所希望小学。常文光的扶助和捐建是全方位的、立体的。他不仅捐建小学,关心基础教育,还牵挂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却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大学的孩子们,关注高等教育。经常以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资助,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设立的“文光助学奖学金”就是其中一个。常文光还持续支持我国的扶贫事业。作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2007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国际消除贫困日”主题晚会上,常文光捐赠的特制黄金版《清明上河图》拍出了全场最高价,为扶贫事业募集了400万元。这些年来,常文光为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已近千万元。正如常文光所说,关注公益事业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一种自觉的无尚光荣的责任。 (摘自2009年1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第六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文·组委会特约记者 李俊宏 冷秋)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西里住邦2000商务中心4号楼11层
电话:85869159/69

Copyright Reserved © 2009-2020 中金基业集团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0103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